中華石化網訊 化工行業正成為撤回IPO申請的“高危”行業之一,這使得該領域的投資人多少有些灰心。一位投資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已經轉向了其他行業,不再看化工項目。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化工行業的投資需要考慮周期性波動,這比較難把握投資時機,對投資人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操作難度大,把握不準的項目最好不做。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化工行業失去投資價值。由于化工產業的鏈條較長,不同品種的基本面可能完全不同,真正成長性好的品種依然可以關注。此外,退出方式也應當多樣化。
景氣波動難操作
IPO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檢查工作啟動以來,由于業績下滑的可能性較大,而檢查力度又頗大,要堅決排除粉飾報表的情況,多家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
業內人士介紹,化工、機械行業是撤回IPO申請的“高危”行業,船舶、光伏等行業亦危機四伏。鑒于撤回申請的主要原因是業績不達標,這些公司大部分將難以在短期內重啟IPO申請,對于前期進駐的PE而言無疑意味著遭遇投資滑鐵盧。
2012年12月2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關于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提出將對首發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開展專項檢查工作。財務會計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予以反映。
2013年1月8日,中國證監會在北京召開“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對此次專項檢查工作做出動員和部署。會議提出,各中介機構要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自查方案,組織充分的人力、物力全面開展自查,把握好重點和薄弱環節。證監會將組成檢查組在發行人主要辦公場所進行重點抽查。
此外,各派出機構要督促各中介機構做好對本轄區內在審企業的自查工作。證監會要綜合運用行政處罰、行政監管、誠信監管等多種手段,依法依規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嚴肅處理,進一步遏制虛假信息披露行為,堅決打擊欺詐上市、惡意造假等違法行為。
分析人士認為,核查風暴來得比較突然,一些股權投資者并沒有心理準備。在保護投資者的力度越來越大的當下,擬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應當切實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這并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未來甚至會成為一種常態。因而股權投資者在做項目時應當有充分準備,不能存在監管力度可能放松的僥幸心理。
對于化工行業的項目投資,中信產業基金有關人士認為,化工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而且行業景氣大起大落,最好是能夠在低迷期的時候投,景氣高點做IPO和退出。但是低迷期有膽量投的人很少,即使投資把握準時點,但IPO通過審核需要排隊,很可能又錯過了最佳時機,拖到景氣開始下滑甚至還不能上市,因而難以精準操作。
關注成長持久性
從2012年的數據看,隨著行業景氣下行,化工已不是VC/PE投資的重點行業。
2012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1071起,投資總額73.2億美元。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電信及增值業務行業獲得投資案例數最多,分別為162、124、103起,投資金額分別為15.79、7.26、5.45億美元,同樣位居前三位。化工行業獲得投資案例數為48起,投資金額為3.41億美元。
清科集團人士稱,去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VC/PE的投資心態更為謹慎,投資重點正從周期性高成長行業轉向經營現金流穩健、對經濟周期波動不大敏感的行業,如醫藥醫療保健類企業受到的關注度就比較高。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包括化工在內的周期性行業失去投資機會。分析人士認為,化工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品種很多,不同品種的基本面完全不一樣,因而不能一概而論,其中既有夕陽產業也有新興產業。股權投資者當然要投新興產業,如果成長性確實很好,即使出現景氣波動,也不必擔心。
中銀國際分析師認為,我國化工業整體產能過剩,但是如果從全球化視野和城鎮化推進的角度看,其中的一些子行業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電子化學品行業的產能出現了向國內轉移的趨勢,城鎮化過程中新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擴大和消費升級有利于日化產品的需求提升。
中信建投分析師則認為,化工行業正站在第二基欽周期起點,行業的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和調結構。日本經驗顯示,第二基欽周期的基調是新星嶄露,這些新星將在隨后的第三基欽周期完成巨頭崛起。
另有PE人士稱,包括化工在內,周期性行業都要面臨IPO景氣突然下滑的情況,因此除了努力尋找好的投資標的,還應當尋求多樣化的退出方式,如通過并購將項目賣給已上市公司。這樣做收益率可能要打一定折扣,但總比項目不能出手要好。此前,監管部門人士公開表示,達不到IPO標準的企業也可以選擇被并購。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