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些許利好消息,都會讓處于困境的光伏企業為之一振。
4月下旬,科技部高新司組織調研專家團隊對國內重點光伏企業、典型示范應用園區及光伏電站展開實地調研。
調研結束后,5月6日,高新司組織光伏領域同行專家在中科院電工所召開了實地調研總結交流會。
此次交流會上,各方就光伏產業實地調研的背景情況,調研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提出了在當前國內外光伏大環境下促進國內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初步政策建議。
不過參與調研和交流會的中科院電工所一位研究人員稱,在電工所召開的交流會主要目的是為了形成調研報告聽取意見、進行充分交流,并無促進光伏產業的具體政策。
科技部此次針對光伏產業的調研選取江蘇、浙江和青海為樣本地區,調研活動分南北兩線進行,5月初調研已經完成。
上述研究人員透露,科技部此次調研一開始就設定就具體情況形成一份報告,然后遞交國務院。
調研內容涵括了光伏產業的所有鏈條和細節,從政策規劃、補貼額度到組件生產、發電及開發企業的各個環節,都有所涉及。
本報記者從調研團到過的企業公關部門了解到,現場并沒有透露什么內容,主要是就一些具體環節和企業處境交流了看法。
科技部主要以科技創新的形式切入光伏行業,在光電建筑一體化的技術研發方面涉及,對光伏科技設立研發和技術上的資金支持。科技部在今年年初就確定了將光伏產業列為2013年重大專題調研的計劃。
上述研究人員透露的調研結果顯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國內大型光伏企業破產倒閉的影響,銀行對光伏行業貸款更加謹慎,企業融資難。企業普遍受到資金和產品銷量的壓力,一些后進入的企業還來不及投產,就被迫關停,停產比例較高。
光伏行業涉及的部門很多,能源局作為主管部門主要擬定規劃,提出建議。涉及價格調整的事情由發改委負責。具體制造業的部分歸工信部管理。
住建部和財政部是金太陽工程的發起者,在這一領域投入頗多。財政部還負責太陽能行業發展所需補貼資金的籌集。
光伏行業也是多頭管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本報記者說,拋開管理體制不說,目前光伏行業急需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分布式發電度電補貼標準遲遲不出,就很說明問題。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將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上網問題,保障電力不被浪費。度電補貼標準能給投資者明確的預期,決定是否投資于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同時也是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具體措施,現實情況則是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諸多配套細則一直沒有出臺,裝機目標也無法落地。
度電補貼被認為能以最少的政府投入,撬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且能保證電力不被棄用。但是在發改委3月份就光伏度電補貼0.35元征求意見后,一直沒有下文。
與此同時,歐盟和中國的光伏貿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勢。歐盟執委會5月初因認定中國廠商在歐洲低價傾銷光伏產品,可能向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面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稅率47%的關稅。
歐盟成員國反傾銷委員會將于15日就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與反補貼一案進行投票初裁,業內對歐盟的情況并不樂觀。
孟憲淦分析說,從最初自由無序地發展到如今產能過剩,光伏業需要調整,也正處在調整期內,在原有法律框架下推出配套的細則有助于規范產業發展,其他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