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我國東北的黑土地面積占世界黑土區的三分之一,國家糧倉的重任因它的肥沃而撐起。特別是南方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中,以往的產糧大省都在因此而悄然轉變“糧省”的角色,進而“南糧北移”轉變為“北糧南移”,糧食生產的中心開始向北方傾斜。
東北糧食的商品率最高,而吉林省提出“百億商品糧增產計劃”,更是大大增加了農業在吉林省內所占的分量。2013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10.2億斤,同比增長6.22%,高出全國增幅4.12%。單產達到988.49斤/畝,居全國首位。在中央提出“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顯著的成績為吉林糧食的增產帶來了新動力。此刻,糧食的糧食——農資在新動力面前顯得尤為重要。
吉林省自2004年逐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時間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細賬。“國家和省政府在測土配方施肥方面每年投資2500萬元,形成了全省土壤的大數據,不能讓國家真金白銀換來的數據躺在檔案袋里睡大覺,必須讓這些豐富的數據為農民增收、糧食豐收作貢獻。”吉林省副省長隋忠誠如是說。
吉林甕福隆源在吉林算得上是農資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吉林省化肥的出口基地。建設生態農化服務信息平臺是吉林甕福隆源解決測土配方施肥、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現代化農業需求的一次大膽嘗試。平臺的最大亮點——“手機測土配方施肥平臺”目前還屬全國范圍內的“新鮮事”。吉林省土肥站副站長王劍鋒告訴記者,“測土配方施肥手機服務系統能很好地解決當前大部分農民科學施肥的疑惑。”農民在自家田地通過撥打手機測土配方施肥平臺號碼(125821),系統就能自動完成手機定位,通過自動回復短信的方式,實現對農民的施肥指導。
“政府給土壤‘號脈’、開處方,我們企業就相當于開藥店,根據配方配制化肥,讓農民來我們這里‘抓藥’。”吉林甕福隆源總經理李曉春說。利用多年來積累的土壤大數據,公司一方面投資數百萬元建設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同時按配方生產化肥,讓農民能夠買到適合自己農田的“私人定制”化肥。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