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開陽)磷化工高峰論壇上,一些與會專家認為,2002年以來,哈薩克斯坦、荷蘭、美國等國的黃磷出口量增長很快,已威脅到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黃磷出口國的地位,必須盡快采取相應的對策。根據美國斯坦福研究院研究人員嚴平提供的數據:2002年,我國黃磷出口量為168.9千噸,2003年為142.7千噸,2004年進一步下滑到113.2千噸;從市場份額上來看,2000-2004年,我國黃磷出口量已從占據高達世界出口總量75.8%的份額下降到46.9%。
專家認為,我國雖然是磷資源大國,儲量占世界第三位,但磷礦是不可再生資源,開采、利用不合理,十幾年之后將成資源匱乏的國家,當前我國磷化工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磷化工產品附加值不高,不能充分發揮磷資源的經濟效益;磷礦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充分、不合理,有些有價元素被遺棄;低品位磷礦開發利用技術未研究,對低品位磷礦無法利用;磷化工產品的精細化不高,應用研究不夠,新的市場未開發;現有的磷化工產品市場在萎縮,無量大、值高的產品接續;國外磷化工公司正在擠入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受到競爭威脅。
華翎磷酸鹽技術開發中心教授陳嘉甫說,俄羅斯于2003年宣布不再生產黃磷,外國公司減少或放棄黃磷生產目的有二,一方面市為了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提高效益轉而減小和放棄磷化工基礎產品的生產;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磷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保持其在行業中的技術優勢,同時還加強產品的應用研究,特別是指定產品和專用型產品的研究以占領更大、更新的市場,加快國外市場的擴張。目前,國外一些生產磷酸鹽的公司為增強競爭力而兼并重組為更大的公司;把一些粗放型的磷化工產品市場讓出給發展中國家;致力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細和專用磷化工產品的生產。從世界磷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長趨勢來看,也體現出精細磷化工產品需求增長,初級磷化工產品需求下降。
據了解,目前我國磷化工產品仍以基礎產品為主,主要為黃磷、熱法磷酸、三聚磷酸鈉、飼料磷酸氫鈣,前三種產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而精細磷化工產品只占4%。我國磷化工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初級磷化工產品低價出口,而其他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所需精細磷化工產品又從國外進口。陳嘉甫說,我國雖然有較好的發展精細磷化工的條件,但全行業無序、重復、分散、低水平發展,長此以往,磷化工行業將陷于崩潰。
陳嘉甫認為,要推進我國磷精細化工的發展,除注重磷化工自身的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開發外,還更應該研究其他行業包括電子、造紙、皮革、水處理、紡織、汽車、油氣開采、石油化工、鋼鐵、合成材料、特種玻璃、特種陶瓷、表面處理、涂料及顏料、化妝及日用品、食品及飼料、機械加工、特種功能(催化、吸付、壓電、發光、耐溫等)。發展磷精細化工還要把一些高新技術引入磷化工行業。如: 膜技術、超微粉技術、納米技術、離子交換技術、高效分離技術、電化處理技術、萃取分離技術、表面改性技術、超凈化技術,改變磷化工生產長期沿用的傳統技術和落后的技術現狀。從而改變磷化工產品應用面窄,新產品不多的現狀。
開發磷精細化工產品,不能等市場,要主動開展應用研究,推廣應用研究成果,主動進入市場,否則在市場競爭中會被動、滯后。磷精細化工產品都具有高純、專用、超細、特種功能、特種用途,是將初級磷化工產品采用高技術進行深加工而制成的高附加值磷化工產品。開發精細磷化工產品不完全是合成更多的新產品,而是在原有初級磷化工產品上采用特殊的、精細化的、在對現有無機物在極端條件下進行再加工,從而改變物質的微結構,開發具有新的功能,滿足高新技術的各種需求的新產品。
陳嘉甫說,磷精細化學品今后能占領市場的成功因素是擁有專門技術和特定的市場合作關系。對發展我國的精細磷化工產品關鍵是要注意提高質量、穩定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但是精細與專用化學品或定制化學品市場需求量不大,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和價格疲軟,切忌一擁而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