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召集各大石油公司,探討石油批發準入門檻的最終確定。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加入世貿時承諾年底前全面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設立準入的規則已經進入倒計時,而石油公司,包括外資和民營石油公司等市場參與者的意見尤為重要。
門檻會有所提高
去年6月份,商務部公布《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和《成品油倉儲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其中涉及到幾項硬指標,比如: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庫容不低于4000立方米,注冊資本不低于1000萬人民幣。
一部分社會意見從商務部的網站中得以體現,在去年6月份到7月份一個多月的收集過程中,二十余條意見在網站公布,大部分持反對態度。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涉及石油批發的數項硬指標可能會有所調整,但從整體上看,門檻還是會有所提高。
由于中國成品油價格還是政府管制,放開市場后是否也放開價格已經有所爭議。
一部分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在加入世貿時并沒有承諾放開價格。持反對意見的人士認為,價格沒有放開的前提下,放開市場根本就沒有意義。
目前國內成品油生產批發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寡頭手中,民營加油站一旦遭遇油源緊張,往往首先被停止供油。由于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遠遠低于國際價格,進口也無異于飲鴆止渴。所以盡管部分民營企業取得成品油進口的資格,但并沒有實現真正進口,也不能為日后批發業務帶來所急需的油源。
雖然殼牌、BP和埃克森等和中石油中石化有幾百家合資加油站,但由于它們在合資公司中并沒有取得控股地位,這些國際石油巨頭如何單獨取得批發資格和它們下一步在華戰略調整值得關注。
“中”字號公司
觀察人士認為,在準入過程中,“中”字號公司將是最大的贏家。由于它們近年來在批發領域保持擴張的態勢,過批發門檻比較輕松。
中石化目前已經擁有超過3萬家的加油站,中石油的加油站數目大約在1.7萬家左右,在石油下游批發零售領域,目前在國內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互為對手。
[page_break] 中化集團隨其后。三月份中化和中石化的合資公司中石化中化成品油銷售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預計中石化強大的成品油資源優勢和中化在業務銷售領域的優勢將得到互補。中化還在石油倉儲領域保持優勢:目前公司在中國沿海、沿江地區已建有多個原油、成品油、液化氣倉儲中轉基地,總罐容達200余萬立方米,擁有從1萬噸級到25萬噸級多種規模的碼頭。
中海油此前投資人民幣3.88億元在上海收購加油站,也是力圖越過成為批發商的門檻。在2004年8月3日,由中海油獨資建設的南海石化煉油項目獲得國家批準,該項目計劃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可為中海殼牌石化項目提供原料,也生產汽油柴油供應沿海市場。市場人士稱,隨著煉油項目的啟動,中海油在下游加油站收購和建設的方面值得進一步觀察。
中信資源年初也宣布耗資4500萬美元收購加德士華南投資有限公司50.5%的股份,為取得成品油批發權打下基礎。中信資源是中信集團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加德士華南將在中國成立一家獨資公司,在廣東省開發、經營新的加油站、便利店,從事汽柴油、潤滑油及液化石油氣的零售。
但“中”字號公司中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寡頭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石油產品批發商。其他三位目前只能在一個省份或幾個省有業務的區域取得批發權。
石油產業門檻
隨著成品油批發門檻的設立,中國石油產業各個環節的門檻相繼完備。
在下游流通領域,由商務部主導準入資格的設定。該市場準入規則的制定和中國加入世貿所承諾市場開放的時間表相配合。
2004年底商務部公布了《成品油零售企業管理技術規范》,規范成品油零售企業的經營,就是配合2004年底零售市場開放的進程。
而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產業門檻則由發改委推出。發改委近日公布煉油和乙烯中長期規劃的細則,兩項產業均實行準入制度,門檻分別是新建乙烯項目單線規模達到80萬噸級以上、乙烯下游石化裝置具有世界級經濟規模、新建煉油項目單線規模達到800萬噸級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石油行業準入制度的推行事實上強化了石油的寡頭壟斷市場格局。
在乙烯中長期規劃中明確規定:新建乙烯項目原則上要依托現有大型煉油企業,實行煉油化工一體化。同時在煉油中長期規劃中現有煉油企業改擴建及新建煉油項目,要盡量實現煉油化工一體化,如此規模的煉化一體投資額在至少四五百億元以上,所以煉化一體將設置雙重門檻。對于資金充足和融資能力強的三大石油寡頭和外資企業自然不在話下,但對于民營企業已經是個天價。
有媒體稱,在石油上游勘探和開采領域也將在年底實行門檻準入,而國土資源部是制定規則的主要部門。據稱,資金和技術將是阻擋民營企業加入的兩道門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