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認為,與中東合作的直接作用將能夠使中國規避國際油價起伏不定帶來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將會大大減少世界石油市場變動給中國帶來的風險。正當中國周旋在中亞、俄羅斯等能源新興力量之間的時候,一直以來都略顯沉悶的中東地區向中國傳遞了積極的信息:掌握著大量石油的沙特、科威特等中東國家在華開設煉油廠漸成勢頭。在國內煉油業因價格倒掛普遍虧損的背景下,中東產油國紛紛到中國投資煉廠顯得頗耐捉摸。
產油巨頭移師下游產業在青島開發區石化工業園一片期待多年的土地上,帶著黃色安全帽的工程指揮人員揮手忙碌著,不時傳來喊叫聲,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打樁、管道等地下工程。據這片土地的“新主人”,中國石化(7.87,0.00,0.00%)(7.3,0.42,6.10%)青島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杜國盛介紹,中石化大煉油項目計劃到今年年底要完成全部的地下施工,從明年年初開始進行地上設備安裝,明年底要建成投產。在這項一期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的千萬噸級煉油項目中,掌握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蘊藏、沙特政府全資擁有的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商沙特阿美一直是潛在的外方投資者。同時兼任中石化集團公司總裁助理的杜國盛透露,阿美與青島地方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進行了數十次談判,中方初步達成的意向是擬出讓25%的大煉油股份。沙特的要求并不復雜,以此為條件,要求中石化只進口他們的原油,從而實現中國與中東石油的進出口市場之間直接實現對接。
據青島經濟開發區一位參與青島大煉油項目談判的人士介紹,如果合資成功,一期原油加工能力年1000萬噸,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多億元。而在項目二期工程實施后,原油加工量將達到每年2000萬噸。
“除了青島項目,聽說沙特工業基礎公司最近正在大連選址,也是想做下游產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高級工程師白雪松說。與此同時,為廣州南沙建一座煉油廠,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也在中國動作頻頻。國家發改委已正式下發通知,同意廣東省、中石化與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聯合開展廣東煉油合資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中科煉油項目的原油將全部由科威特供應。廣州石化有關負責人透露,中科煉油項目規模為每年1200萬噸,項目總投資達50億美元,包括新建一座現代化煉油廠和一座石化工廠。
到2010年左右,科威特煉油項目完成后,廣州將形成一個年煉油能力達3000萬噸的世界級石化工業基地。科威特還可能會與中國合資興建第二座石油煉化廠。規避歐佩克配額目前國內油價倒掛,煉油業政策性虧損,中東國家為何對投資該產業還有如此高的積極性?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化解風險的金科玉律,中東產油國非常容易受到歐佩克的影響,抗風險性弱、更不易在短期內恢復,所以在境外投資建造煉油廠已經成為海灣石油大國一種常見的預防和化解風險戰略,這對于緩解因各種突發事件而可能導致的供應不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11月1日起,歐佩克每日減產120萬桶,以支撐不斷下滑的油價。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10月31日在莫斯科出席的一個能源會議時表示,歐佩克在需求疲軟下明年可能繼續減產。“改變傳統的長期貿易方式為滲透式投資,這樣可避免歐佩克組織的原油配額限制,又可確保項目所需原油實現長期穩定供應。”上述人士稱。沙特曾就通過這種手段來保住在日韓兩國的市場份額。
中東石油巨頭積極投資中國煉化業,實際上也為自身介入中國的石油石化終端市場找到了一個絕佳切入點。根據世貿組織的要求,2006年12月11日,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將放開成品油批發市場。同時,中國政府在政策上也給予鼓勵和引導。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煉油、乙烯中長期專項規劃》細則,明確支持外資企業參與其中。中國原油進口的新通道對于中國來說,最核心問題就是,外資在進入中國石油產業下游市場的同時,中國也獲得了原油的進口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鄧郁松介紹,中國是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長最快國家之一,比較保守的估計,2010年原油的需求量達3億噸,2020年達3.8億噸,在2010年中國的原油缺口為1億噸,2020年達1.6億噸。特別是今年第四季度之后,發生能源緊張,石化產品方面供應短缺。
長期以來,中國進口石油的方式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直接通過石油貿易買入,價格在相當程度上被中間商所操縱;二是與產油國共同開發當地油田,從中提取“份額油”,然而,這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防備甚至敵視,產生了一些不良論調。鼓勵中東國家到中國煉油,無疑是中國“市場換資源”策略的再次體現。興業證券石化分析師裴力軍表示,對于中國來說,技術、設備都可以自己解決,唯一缺的只是穩定、價廉的原油。沙特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它們不需要從市場購買石油。根據中石化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沙特阿美公司直至2010年將為中石化及其子公司提供100萬桶/日的阿拉伯地區原油產品。
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張抗認為,100萬桶的概念就是一年的原油供應量為5000萬噸,單就中石化而言,如果和沙特阿美的一系列協議落實之后,中石化70%的原油進口都將來自沙特。目前,這一比例為55%~60%。還有業內專家認為,與中東合作的直接作用將能夠使中國規避國際油價起伏不定帶來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將會大大減少世界石油市場變動給中國帶來的風險。同時,油價可以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核算,減少了中間環節,也降低了中國通過國際金融市場中介所帶來的風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