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疆庫爾勒2月16日電(記者 劉宏鵬)中國石油總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江同文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沙漠地震勘探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在沙漠潛水層以下的位置人工制造震波。
“別小看這個進步,在塔中地區4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我們使用三維勘探技術進行沙漠地震勘探,要設置幾十萬個震波制造點,效率直接關系勘探成敗。”江同文說。
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是尋找油氣資源的前提,而地震勘探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種最重要的方法。通過人工制造強烈的震動(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將震波傳到地下,然后收集地下巖層的反射波進行分析處理,從而了解其地質構造。
江同文說:“如果將從前在塔里木盆地尋找油氣的勘探技術比作‘拍X光片’的話,那么現在塔里木油田采用的技術就是給盆地‘做CT’了。”
據了解,這一先進的沙漠地震勘探技術在2006年國際地球物理會議上得到專家認可。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工業在地震勘探技術上所獲進展,大多是在海上石油勘探方面。而中國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尋找油氣,就必須在沙漠地震勘探這個世界難題上自主創新。
沙漠地震勘探技術進步,使得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塔中地區的地質勘探取得連續突破。2005年,公司發現了塔中1號斷裂坡折帶,隨后通過鉆探塔中82井,發現了油氣當量為5億噸的塔中1號氣田。
塔里木油田的地震勘探技術進步,還體現于復雜山區的地震勘探。通過對山地鉆以及地震資料處理技術的攻關,塔里木油田突破了此前被國際專家視為“禁區”的復雜山地地震勘探。
江同文說:“我們在1995年以前,在山地地震勘探方面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而掌握了這個技術后,我們就在南天山和昆侖山前大展身手,發現了克拉2和迪那2大氣田,克拉2隨即成為‘西氣東輸’的主力氣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