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油價三地油價變化上破了發改委規定的4%調價幅度,國內成品油價格面臨再次上調,這有助于減輕當前的柴油荒問題,但同時也將推升國內通脹壓力,使得發改委陷兩難境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0月26日上調了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后,近日國際油價三地油價變化上破了發改委規定的4%調價幅度,國內成品油價格面臨再次上調。由于市場一直存有上調成品油的預期,導致國內有人為囤積炒作的現象,這是導致近期柴油荒的一個主要原因。成品油價格上調將釋放這一預期,有助于前期囤積的部分貨源進入市場,減輕當前的柴油荒問題。
原油在煉制過程中,除了能生成汽柴油,還有一系列的化工產品。因此化工品需求與柴油產量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由于經濟的強勁復蘇,化工品的價格也在扶搖直上。因此既產汽柴油,又做化工的企業,很可能主要生產放在快速漲價的化工產品上,對于柴油的生產積極性較低。上調成品油價格后,有利于提高加工企業的積極性,加大生產柴油比例以擴大市場供給。
另一方面,上調成品油價格將加大國內通脹加劇的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CPI高達4.4%,并創下25個月以來新高。近期多地都在舉行天然氣價格上調的聽證會,天然氣價格上漲已是勢在必行。此外由于今年以來煤價漲幅較大, 煤電聯動的政策將促使階梯電價方案的實施,電價上調也已無法避免。現在再上調成品油價格無疑是火上澆油。此外,根據新的定價機制,當國際原油價高于80美元/桶時,政府將開始扣減石油企業的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因此政府有可能會暫緩甚至縮小油價上調幅度。
綜上所述,在國際原油在80美元/桶上方維持強勢的背景下,不上調成品油價格就難以抑制市場囤積的情況,柴油荒不會得到徹底緩解。但上調成品油價格將加大國內通脹加劇的壓力,當面發改委面臨兩難的境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