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成品油供應再次呈現緊張局面,尤其是柴油供需矛盾日益凸顯。記者了解到,四川不少地方的一些加油站也出現了資源斷檔和惜售現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現狀:加油站排長龍
記者近日走訪了成都近郊的一些加油站發現,柴油缺失的現象確實相當嚴重。在位于成雅高速雙流路段附近的某加油站里,不少長途貨運車因加不到柴油而被就地擱淺,讓不少進站加油的其他車輛“進退兩難”,沿途因缺油而被迫滯留的大貨車更是排成了一條條長龍,給來往車輛的通行造成了諸多困難。據該加油站的一位熱心工作人員介紹,自十月中下旬以來,柴油相當緊缺,想要加到柴油確實比較難。“我是從甘孜那邊過來的,沿途跑了四五個加油站,才加了100塊錢柴油,還沒到成都又沒油了,加不到油就只好原地等起嘛,反正這種情況也不是一兩次了。”面對無油可加的窘境,在一旁打著盹的貨車司機劉某無奈地說道,他告訴記者,要是再加不到足夠的油,這一趟運輸的生意恐怕要泡湯了,“就這樣因延誤都損失上千元了。”
記者了解到,自10月9日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下調后,江蘇、湖北、內蒙等地部分加油站便停止供應柴油或者限制供應量,四川一些地區的加油站也因此受到影響。據中石油新都區某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的日益崛起,“油荒”現象早已屢見不鮮。總體而言,較之往年今年形勢還不算嚴峻,“去年才惱火哦,好多貨車排了一個多星期才等到油,而今年主要是一些民營加油站柴油吃緊,而大多數國營加油站今年柴油供應一直比較平穩,基本可以隨到隨加。由于季節變化,緊張只是暫時的,上級部門正在著力解決。”該負責人如是解釋說。
探因:受國際油價影響,需求量增大供不應求
針對近來全國多地出現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最近有關人士表示,主營煉廠連續檢修、北方地區因降溫換油、秋季農業用油增加等因素,共同催生了“油荒”現象。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說,從6月開始國內多個煉廠開始檢修,開工率下降導致柴油產量減少,加之10月份又是傳統柴油需求的旺季,自然出現供需緊張的局面。
據中石化集團相關負責人分析說,供需緊張同時還受到了國際油價反彈、季節性消費需求回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位負責人指出,總體而言,目前全國的煉油加工能力是過剩的,中國原油加工增速與成品油消費增速相當,基本滿足了市場消費需求。如果所有煉廠都滿負荷生產,不應存在供應缺口;如果柴油不被囤積,也不會出現供應緊張。
與此同時,近年來頻頻爆發“油荒”,與成品油調價也有很大關系。在政府定價下,調價屢屢和國際市場環境背離,加之調價依據不透明、消費者缺乏知情權等,使得我國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尚不完善,相關改革迫在眉睫。
一些加油站的負責人也表示,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在去年第四季度也曾出現過。目前遭遇的“油荒”算不上全國性的供油緊張,主要集中出現在一些民營加油站。
對策: 多籌并舉,跳出“油荒”怪圈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緩解目前全國出現的“油荒”現象,中石油和中石化正積極籌措柴油資源,加強重點地區的柴油資源投放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以穩定供應秩序。據悉,中國石油三季度以來,累計進口柴油28萬噸,比去年全年增長122%。目前中石油10月份已陸續向四川、內蒙、新疆、廣西等資源緊張地區分別調入成品油146萬噸,其中四川、新疆近期緊急增調柴油4萬噸和2萬噸。以解燃眉之急,且目前公司煉油能力已全部開足。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充分發揮管道、鐵路、海運及公路綜合運輸能力,保證資源及時到位。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重點做好乙烯原料結構優化工作,積極增產柴油。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增加產量的同時,中國成品油出口也不斷收緊。“為了保證國內市場供應,除了用于保證香港供應外,中石化已停止了對外出口柴油,以保證足夠的內需。”一位業內人士如是透露說。
此外,有關專家還指出,目前成品油市場的定價方式只是權宜之計,需要逐漸過渡到以市場定價為主、政府指導性定價為輔。同時,應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成品油應急儲備體系,充分保障市場供應。“要促使民營加油站跳出“油荒”怪圈,應開放原油進口權限,同時打破壟斷企業對上游資源的壟斷,力促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這才是解決"油荒"的根本之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