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以“循環、雙碳、前沿、創新”為主題,“2022年聚氨酯前沿科技國際論壇暨企業家峰會”11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舉辦。來自萬華化學、巴斯夫、科思創、亨斯邁、美思德化學、湘園新材料、一諾威,博蘭智涂、聚氨酯聯盟網等聚氨酯企業負責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安徽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等出席。
論壇上,發布了一批聚氨酯行業最新技術及研究成果和應用案例,并對未來聚氨酯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研判,涵蓋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雙碳”目標、水性、生物基、航空航天、自修復聚氨酯以及節能環保等領域。
政策驅動 全環節實現碳中和
聚氨酯行業的有序發展,政策導向是主要因素之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新材料處長陸寅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化工產品的生產企業受到了一定沖擊,但聚氨酯行業之間積極行動,體現了社會責任和擔當。作為產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將繼續支持推進聚氨酯產業的發展;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副院長李貴生從行業人才培養角度提出,希望大學與聚氨酯行業各企業專家等建立友好的產教融合協作,與企業協同育人。
關于“雙碳”的相關標準和法規對行業的影響和促進,亨斯邁聚氨酯亞太區總裁潘律民指出,聚氨酯行業擔負著非常重要的節能減排責任。聚氨酯企業在市場上是競爭關系,但在“零碳經濟”方面都是同行。城市是聚氨酯零碳管理的重點地區;建筑保溫是減排的一大應用領域。上海市提出到2030年所有新建的房屋都必須是超低能耗房,這一政策標準在國內具有一定前瞻性。所以,這將是未來聚氨酯行業很重要的增長點之一。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博士說,循環經濟有助于解決45%的溫室氣體排放,這部分是能源轉型無法解決的。努力減小產品的能耗意義重大,我們要在所有產品及其制造、使用全環節實現碳中和。
勢頭向好 明確聚氨酯行業創新目標
據蘇州湘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介紹,2020年聚氨酯產品的消費量已達1175萬噸,聚氨酯工業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主要助劑的研發和生產水平持續提升,產品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他說,預計2025年,全球聚氨酯市場規模將達到931億美元,我國聚氨酯的消費量將預計達到1828萬噸,在這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8%。“十四五”期間,聚氨酯行業加大功能性、綠色環保型的復合技術開發及應用,實現企業的單體規模達到先進水平,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成為原料和制品的重要出口國。
他介紹,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產基地,各類聚氨酯原料和材料基本可滿足市場供需,但一些高端、高性能原料仍以國外進口為主,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部分安全舒適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缺口明顯,研究開發無毒、無污染、可降解回用的安全舒適性產品成為聚氨酯材料的創新發展目標。
科思創公司創新經理卿思衍博士圍繞“可持續發展啟發創新”主題,介紹了科思創助力循環經濟的創新案例,包括二氧化碳的電化學換化、利用生物技術從生物質合成苯胺、廢棄物回收利用等。他認為,隨著前沿科技進步,聚氨酯行業生產、使用和設計的方式等將會被改變。在化工行業實現循環經濟和“雙碳”目標,關鍵是技術創新。
巴斯夫亞太區聚氨酯研發總監劉英豪介紹了巴斯夫未來在低碳聚氨酯領域的目標和方法,以及向客戶提供一系列低碳足跡產品方面的解決方案,以支持客戶實現“雙碳”目標。
創新技術 引領行業走環保低碳之路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靈教授在自修復聚氨酯材料研究報告中指出,呋喃環為側鏈的線形聚氨酯與BMI發生DA反應制備側鏈交聯的聚氨酯,具有優良的熱可逆性和可修復性,未來應當會朝著低成本高效、可控智能化和多重功能化、性能優良自修復體系方向發展。
東華大學復合材料系主任游正偉介紹了多功能聚肟氨酯材料的應用前景,他認為,動態交聯肟氨酯兼具熱塑性和熱固性聚氨酯特點,動態鍵高分子正處于產業應用推進的關鍵時期,期待更進一步的合作研發和應用成果。
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武生教授指出,水性聚氨PUD合成是用最低的成本,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工業化產品,水性聚氨酯新應用需要新型結構水性聚氨酯,熱敏凝聚是未來最可能實現理想結構方法。
助劑在聚氨酯生產工藝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噴涂上新型發泡劑的應用。江蘇美思德公司董事長孫宇認為,企業正在籌建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助劑工程技術中心,通過產學研用合作,共同為聚氨酯行業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袁旻以“無醛賦能,共贏未來”為主題,重點介紹了公司在致力于推動人造板無醛化,先后與歐派、索菲亞、維尚家具等頭部定制企業建立深度合作,聯合推動定制行業切換無醛。打通了從無醛膠粘劑生產到無醛人造板生產,再到定制家具制作全產業鏈流程。盛諾集團副總經理張小軍也認為,軟體家具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環保、低碳、智能和高性價比。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研究院孔德磊對冷鏈行業發展情況及趨勢變化進行了分析。他說,冷庫的發展趨勢——綠色冷鏈是綠色物流的一部分,是未來冷鏈技術的新趨勢,將會朝著綠色化、標準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山東一諾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經理付振武表示,通過植物油、蔗糖、甘油等生物基原料制備的生物質多元醇產品屬于綠色化學品,對聚氨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零ODP,低GWP的發泡劑技術替代,環保,低能耗是聚氨酯硬泡保溫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博蘭智涂裝設備(上海)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莊敬介紹了全新一代可變比泡沫噴涂設備-IS40。他表示,IS40設備與其他泡沫噴涂系統的差異體現在流體模塊和控制模塊分解簡單,更換容易,低壓加熱可以使泵運行更平穩,壽命更長,非接觸式加熱器,防止材料碳化等方面優勢。
論壇和峰會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直播平臺共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7萬人次收看。與會代表感慨:“兩天來獲得了不少聚氨酯領域的最新信息,言之有物的沙龍也干貨滿滿,完全稱得上前沿科技這個主題”。(陳鴻應)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