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館全景
浪漫國度之法國,是全球舉辦世博會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數1890年巴黎世博會。當時正值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由土木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300米高露空格結構鐵塔,高高矗立于塞納河畔,一時轟動全球。而埃菲爾鐵塔至今仍是巴黎的標志。
120年后,一棟斜網格狀的漂浮建筑,出現在黃浦江之濱。自開園以來,法國館一直是最熱門的國家場館之一,每日平均參觀者人數占每天世博會參觀總人數的15%。有報道稱,5~8月上海世博會法國館迎接的參觀者數量,已經超過同期巴黎埃菲爾鐵塔和盧浮宮的參觀者人數。
以“感性城市”為主題的法國館的魅力在哪里?
“法國館”香水讓游客聞香而來。法國香水是該國精細化工業的結晶。
浪漫的環保成果
從視覺上看,法國館外層由白色水泥網格圍護支撐,恰似一座四方型白色宮殿,漂浮在一個超過整個展館面積的水平面上,通過水的反射盡顯水韻建筑之美,使人們感到清新、輕盈、別具一格。法國館占地6000平方米,由法國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成。法國館最終的設計方案是從44個入選者中脫穎而出,最后由總統薩科齊親自選定的。展館在建筑理念、建筑材料方面都體現了最先進的環保成果。最讓參觀者大飽眼福的是21世紀版的法式垂直花園。游客乘自動扶梯從展館一樓來到四樓的頂層,緩緩上升過程中,透過巨型玻璃會驚奇地發現,法國館的中央內庭直至屋頂是一座立體園林。四周墻上,每面都有十來條寬1~2米的垂直綠樹帶,從底層一直鋪到屋頂花園。法國館項目負責人之一王喬介紹說:“這是完全按照巴黎凡爾賽宮花園風格設計的,讓人們享受陽光、綠色、水和藝術之美。這種設計最大的優點是節省空間,同時最大限度地接觸大自然。”
屋頂花園約2000平方米,園內綠意盎然。用環氧材料制成的白色雕塑,由法國藝術家特意創作,據說其靈感來自中國的太湖石。漫步屋頂花園,黃浦江兩岸及世博園美景盡收眼底。王喬告訴記者,法國館建筑體外面的白色網格是由鋼結構和玻璃纖維混凝土制成;主墻體裝飾應用了大量聚碳酸酯板材;墻體保溫采用擠塑聚苯乙烯板;室內全部采用環保水性涂料;館內地面采用高耐磨的重竹地板;還應用了太陽能新能源。
記者果真發現,屋頂花園餐廳的屋檐遮雨板,同時具有收集太陽能的功能,供應館內約5%的用電量。這或許是法國人想通過世博會,證明法國大力推行太陽能新能源的決心。近幾年法國把經濟增長轉向可再生原材料和新能源,光伏發電量成幾何級躍升,2007年為30兆瓦,到今年底可望達到850兆瓦。最近,修定后的法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政策提出:未來20年間,新能源的開發重心偏向太陽能發電產業,包括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研究、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和太陽能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預計到2028年,在全法國境內的太陽能發電量可達到7000兆瓦。
“米其林先生”與游客熱情地打招呼。
“分子”級別技術王國
一提到法國,人們自然會想起“香水王國”。果然,此次世博會法國館發布了一款名叫“Pavillon France”(法國館)的香水,其周身包裹乳白色的網狀結構,透著低調的華麗。自開園以來,該香水一直暢銷至今。
為什么要以“法國館”命名?法國參展上海世博會總代表何塞·弗雷先生解釋道,這款香水秉承法國調香藝術精粹,當然要形象代言法國館自身了。同時世博會在上海舉辦,這款香水最能體現上海的地方特色,因為它的主香取自上海市花白玉蘭的氣味。何塞·弗雷補充說:“對市民來講,最理想的城市是那些污染程度最少的城市,空氣清新,在那里人們可以感受到樹和花的氣味,是一個充滿香味的城市。
香水可謂是精細化工之驕子,超附加值的日用化學品之一。法國是世界精細化工、日用化學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法國格拉斯市享有“香水之都”的美譽。該市于1983年建立國際香水博物館,記錄了關于香精、香水和香料長達4000年的歷史。香水提煉,學問深奧。館內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調香是一門“分子”級別的工藝技術。就拿這款“法國館”女士香水來說,它以白玉蘭香為基香,頭香融合依蘭、風信子、香蕉葉等天然植物的精華,造就了性感絕倫的氣息;隨之散發的主體香味是百花芳香,由茉莉、雞蛋花、晚香玉、牡丹、丁香和玫瑰花香調和而成;幽然回蕩的尾香則由清新的苔香、巖蘭,加上香甜的果香,以及柔和的木香和麝香組成,飄逸著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感覺。
作為唯一贊助上海世博會、同時贊助法國館的歐萊雅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首席執行官阿甘(Agon)表示,在中國,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使人們生活習俗有很大的變革。近10年內,中國化妝品市場整整擴大了3倍,無論白晝還是黑夜,每一秒鐘就有5件歐萊雅產品在中國售出。
香水業的發展離不開化學原料企業。法國阿科瑪公司的產品被應用于多個國際知名的法國化妝品品牌,如迪奧、歐萊雅和香奈爾等。法國羅地亞公司是香蘭素和乙基香蘭素的重要生產商,其產品大部分供應香水制造。最近幾年中,以香蘭素為基礎配方的香水呈現增長趨勢。法國嬌蘭(Guerlain)公司生產的一千零一夜(shalimar)香水,便是基于乙基香蘭素最早應用于香水的成功品牌。在現代香水中,乙基香蘭素已得到廣泛使用,通過減緩揮發而把頭香和主體香固定在香水化合物中,并與濃烈的花香如依蘭和康乃馨一起使用。
既能遮雨又能收集太陽能的屋檐。
高科技使者“Nao”
法國館營銷和公關經理弗蘭克向記者介紹說,1855年的世博會上,法國首次發布葡萄酒分級制度的展品;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用手搖放映機展示了世界第一部電影;還有世界上第一條地鐵也是緣自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
此次在上海辦博,高科技依然是“法式盛宴”的一道大菜。一款標致BB1概念車,體現了未來電動汽車的革命性。其先進的驅動系統由米其林公司與標致雪鐵龍集團共同設計開發——在后輪上安裝電動馬達,這種設計使內部空間最大化。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它從四輪摩托車中汲取靈感,最大電動輸出功率達15千瓦,為在城區駕駛車輛提供了最佳的功率重量比率。其特點是啟動時的反應良好和卓越的齒輪加速度,在4秒內可達到每小時30千米~60千米的速度。
在“視覺”區,玻璃櫥窗內7個藍白相間的機器人在做著各種動作,個個長著一張櫻桃小嘴,圓圓的眼睛不時發出藍、綠、紅光。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機器人名叫“Nao”,源于中文漢字“腦”。他們身高58厘米,重4.3千克,腦袋中裝有中央處理器,腦門上有觸摸傳感器,眼睛能發射紅外線,耳朵里有聽筒、揚聲器。他們能講23種語言,包括會用中文向觀眾打招呼。
據法國館傳媒專員鄭嵐介紹,“Nao”機器人是由法國創新先鋒奧爾德巴倫機器人(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研發。根據身材、功能不同,“Nao”目前的售價在1000~12000歐元。這類自動化、可互動、可編程的類人機器人,可成為化工、醫藥等實驗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工具,2011年將走向大眾消費。目前已有超過700個“Nao”,被全球30多個國家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購買,其中包括我國的浙江大學和同濟大學。
世博會也是各國藝術的舞臺。異國風情讓中國參觀者大飽眼福。
“米其林先生”的講述
著名的米其林公司是法國館的主角之一。
這次,米其林公司通過45平方米的房間,展現和詮釋了其環境保護理念和產品。參觀者在擁有特別裝配的“視聽室”內,身臨其境地聽胖乎乎的“米其林先生”的介紹。這位先生用高科技的聲音設備,以全方位角度向大家展示聲音對生活的不同影響,特別是汽車行駛過程中發出的高噪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據了解,借助米其林獨有的富含硅配方、靜音筋等領先技術,新一代節油輪胎米其林“博悅”近日已登陸中國。它不僅將車內噪音降低一分貝,還能使車外輪胎噪音降低5分貝,幫助車主節省燃油成本、享受寧靜駕乘、提高行駛里程。
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巨大的液晶屏幕不時展示著城市與氣候、城市與自然、城市與未來、城市與運動、城市與水的動景。傳媒專員鄭嵐告訴記者,場館內的音響、視頻效果和三維技術,都是由法國館的合作商蘇伊士環境能源公司旗下子公司ETC提供。蘇伊士環能公司不僅幫助開發覆蓋面達6000平方米的法國館音響和多媒體系統,而且為上海世博會提供了水務技術。
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配套市政工程之一,蘇伊士環能集團參與了南市老水廠的改造項目。蘇伊士旗下的得利滿公司應用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包括得利滿的專利技術高密度沉淀池、V型濾池、臭氧加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和污泥濃縮脫水處理等。一期工程完成后,該水廠日處理能力達50萬立方米,為上海中心城區的居民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高質量飲用水。世博會開辦來,南市新廠出廠水質已達歐洲直接飲用水標準。據了解,過去的30多年來,蘇伊士環能集團一直活躍于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環境、能源和服務領域。蘇伊士環能集團通過上海化工區中法水務公司與升達廢料處理公司兩家合資企業,為上海化工區提供飲用水,以及工業生產用水,同時開發了工業廢水與危險廢料處理項目。近日,該集團介入能源制造領域,與重慶市政當局簽約,介入城市冷熱網的設計、建造和開發。
法國水泥業巨頭拉法基集團,則在法國館內以3面墻4千余張4寸大小的圖片和建材實物,展示了其水泥、混凝土、骨料和石膏等可持續建設的最新解決方案。拉法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拉法特(Lafont)談到上海世博會主題時說:“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行世博會,把21世紀開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與環境和諧共存”推向了前臺。作為建筑行業領頭羊企業,我們在1994年進入中國,如今有1.3萬名員工。我們將始終堅持低碳發展,更好地為中國節能建筑提供全面服務。”
法國館夜景(圖片由特約記者 汪雍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