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下游需求不旺的影響,化纖類上市公司盈利不佳。圖為一家企業的氨綸生產線。(本報記者 張育 攝)
截至7月19日,共有130多家化工上市公司發布了今年的半年度業績預報。據記者統計,這些企業預計的凈利潤總額超過60億元。其中,業績預計增長的有100家左右,凈利潤增幅超過100%的有20家左右;業績預計下降的有20多家,其中虧損的有4家。
這可以說是化工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第一份“期中考試”成績單。從這份成績單看,有超過70%的企業實現了業績增長,這是值得欣慰的。但這樣的成績是按照“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取得的,還是延續“十一五”發展思路取得的?值得好好分析。
產品漲價是盈利主因
從各化工上市公司的預報情況看,企業盈利增加的因素有多個方面。
第一,產品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多種化工產品不斷漲價,致使一批上市公司從中受益。
鈦白粉價格的持續上漲就讓該行業的巨頭安徽安納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業績大增。6月3日,該公司將上半年業績從預增60%~110%修正為預增150%~200%。該公司表示,受成本上升和需求增加共同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度有較大幅度提高。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內鈦白粉價格大幅上漲,光是今年一季度,鈦白粉均價漲幅就達35%左右。
7月6日,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業績修正預告,將公司上半年凈利潤上升幅度由之前的200%提高至500%~550%,原因就是公司第二季度主要產品平均價格、CDM收益超出預期。
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增長200%~250%,原因是主營產品滌綸短纖維的銷售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
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的企業,還有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預計比去年同期增長180%,主要原因是受益于聚氯乙烯產品的價格上漲。
純堿價格的高位運行,也使得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純堿上市公司再次提高了業績預增幅度。
第二,得到政策扶持。
記者發現,在上半年利潤大增的企業中,有不少都因為主營產品是得到國家扶持的新興產品。
截至記者發稿時,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預增幅度最大的化工上市公司是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約6.86億元,同比上漲1026%。而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關鍵,就在于該公司的主營產品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受益于國家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等因素影響,201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產品氟氫碳化物替代品銷售狀況持續增長;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電池等新興產業的幫扶,該公司包括聚偏氟乙烯樹脂在內的一系列產品的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化工新材料的企業。該公司僅一季度就實現凈利潤2422.11萬元,同比增長97.85%。該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在于產品固態高分子電容器化學品及超級電容器電解液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產銷量顯著增長,而這也得益于國家積極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
第三,積極降本增效。
積極控制成本、調整結構也是一些化工上市公司盈利增加的重要因素。
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0%~100%,達到1.09億~1.22億元。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企業積極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加強新工藝、新配方的研究開發,擴展了產品的盈利空間。
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預計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10%~130%。盈利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在拓展產品銷路的同時,還努力控制好各項支出,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一系列措施使企業的經營業績出現大幅增長。
山東海化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2日發布公告稱,預計企業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00%左右,達到2億元。據了解,該公司盈利大增的原因,是公司深入推進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挖內部潛力,控制生產成本,使企業主導產品純堿銷量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而今年以來純堿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企業利潤大增。
成本增加是降利主因
當然,也有一些化工上市公司的利潤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甚至出現虧損,他們面臨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運營成本增加。
珠海市樂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油墨的企業,該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下降30%~50%,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此外,該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增加了產品質量賠款,使銷售費用增加;今年銀行貸款增加,相應的利息支出增加,導致財務費用增加。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變動幅度為-10%~20%。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原材料價格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加。
7月9日,云南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減公告。公司表示,預計上半年凈利潤下降50%以上。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電力供應偏緊,云南枯水期電價較高,原料供應緊張,公司乙炔化工裝置和聯堿裝置因此未能滿負荷運行,生產成本居高。此外,進入二季度后,因云南省開展煤礦安全整頓,部分煤礦關停,原料煤供應緊張,公司煤焦化產業鏈的生產裝置負荷降低。
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5日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企業凈利潤預計虧損約2.55億元。昔日的國內化纖行業龍頭正陷入困境。公司表示,產品價格在二季度出現大幅下滑,而原料價格仍保持高位運行,是導致上半年出現較大虧損的原因。6月28日,山東海龍發布的停產公告顯示,自5月中旬開始,占公司黏膠短絲總產能68.52%的生產線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產品成本上升等原因相繼停產。由于黏膠短絲產品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78%,此次停產使得企業扭轉虧損的道路更加曲折。
第二,產品需求不旺。
7月11日,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5.8%。公司表示,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3個。首先, 原材料采購價格、人工成本同比上漲幅度較大;其次,受原料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下游紡織企業對氨綸產品的需求受到抑制,導致氨綸銷量同比下降;再次,氨綸銷售價格自2011年5月份開始同比有較大幅度降低。
7月15日,黏膠生產企業江蘇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上半年預計虧損1.9億~2.2億元。談及虧損原因,公司表示,受國內外市場環境和國家宏觀政策影響,今年上半年以來企業用工成本、財務成本等各項成本持續上升,且面臨資金緊缺的狀況。此外,下游企業開工率普遍降低,二季度黏膠產品市場需求減弱。同時,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擴能迅猛和無序競爭致使黏膠短纖出現階段性供應過快增長。基于上述原因,黏膠短纖價格在二季度大幅下跌,從28500元/噸下跌到18000元/噸,跌幅近40%。
7月14日,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預計上半年虧損1000萬~1500萬元,同比下降727%。對于虧損的原因,華星化工稱是受全球供需關系變化影響,公司主導產品草甘磷價格持續低迷,毛利率較低。
第三,轉型不成功。
寧夏大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和銷售聚氯乙烯管材、板材異型材。據該公司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約570萬元。據了解,1999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的大元股份最初從事煉油相關業務。上市次年,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飛漲以及企業處于兩大集團夾縫中,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此后,公司啟動了多輪重組,謀求多次轉型,如生產新型建材、發展碳纖維、收購礦業等,但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該公司最近發布公告稱,由于廠房租賃糾紛,其下屬大連分公司被迫停產,將給公司帶來資產減值和每月約200萬元的營業收入損失。
積極捕捉新投資機會
記者從預報和各企業發布的公告中了解到,不管是盈利的企業還是虧損的企業,他們都打算積極捕捉新的投資機會,以便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預報中表示,公司已決定對新疆宜化化工公司進行投資。該工程計劃總投資75億元,項目完工后,預計年均利潤總額14億元。公司認為,投資建設燒堿和聚氯乙烯項目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公司經營領域。
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著眼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公司將以潔凈煤氣化為平臺,通過延伸拓寬產業鏈,發展新材料及相關產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行業地位和綜合競爭力。
茂名石化實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擬出資3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通過該子公司投資3.68億元建設一個特種油加氫項目,生產市場緊缺的特種環保型溶劑油、白油、潤滑油等基礎油產品。企業負責人稱,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各種低芳、低硫的環保型溶劑油產品需求量逐年增加,據測算,該項目投產后年均銷售收入可達17.6億元。
四川美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涉農服務產業,打造中國農資領域的沃爾瑪。此外,公司仍會持續關注化肥上下游行業的整合機會,如果機會合適,公司會考慮進軍化肥原料行業。
最近,氟化工企業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日前已與海南鑫輝礦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以自有資金9800萬元,購買海南鑫輝礦業有限公司70%的股權。據悉,鑫輝礦業擁有螢石資源儲量71.79萬噸。對此,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由于我國對螢石資源的控制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以來國內螢石價格不斷上漲。現在國內螢石價格已從年初的1660元/噸上漲至3000元/噸左右,漲幅高達80%以上,這使得下游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氟化工產業鏈下游的相關企業為了緩解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向上游擴張的意愿有所增強。
還有不少化工企業計劃進軍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其中不乏一些傳統化工產品生產企業。
浙江傳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組建浙江傳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順丁橡膠等合成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據了解,順丁橡膠主要用于輪胎、制鞋、高抗沖聚苯乙烯以及ABS樹脂的改性等方面。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同意控股子公司唐山三友硅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950萬元進行二期改擴建工程,完成后將新增有機硅單體產能2萬噸/年。項目投資回收期1.9年,預計新增利潤2900萬元。
主營特種纖維復合材料的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稱,公司擬投資4.97億元,用于風電葉片與天然氣高壓氣瓶兩個項目建設。
廣東榕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氨基模塑料、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化工產品的企業。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出資設立廣東榕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引進國外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技術及購買生產設備,建設生產車間。
從以上半年度業績預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化工上市公司的發展方式呈現分化走勢。一方面,有些企業還是在走老路,盈利大都單純依靠產品價格的暴漲,同時成本受上游原材料的影響非常大。
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做出改變,計劃往高端領域和下游領域發展。這是符合“十二五”行業調整思路的。總的看來,這份成績單,有失望,更有希望。
今年以來聚氯乙烯產品的價格上漲,帶動了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圖為山東一家企業的聚氯乙烯生產車間。 (張勤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