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潤滑油需求與經濟增長波動性密切相關,2022年汽車銷量下滑和疫情防控導致汽車出行減少,拖累潤滑油消費量降至637萬噸,比上年下降3.7%,回到平臺期630萬~650萬噸的水平。
同時,成本高漲推動潤滑油價格不斷上調,整個潤滑油市場出現了利潤空間下調的趨勢。
突破困局,關鍵在發展特色及高端基礎油,積極拓展潤滑油產品銷售渠道。
本版文字由 楊 晨 提供(作者系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研究所研究員)
困局一 銷量下滑
汽車銷量增速持續下滑帶來汽柴機油負增長
汽油車保有量增速持續下滑拖累汽油機油消費量。2022年汽車銷量約2686萬輛,比上年增長5.3%,其中,汽油車銷量1711萬輛,比上年下降2%;疫情反復帶來的經常性居家辦公和旅游出行受限,行駛里程也難以增加,汽油機油消費量出現5.5%的較大幅度下降,消費量129萬噸,與2020年基本持平。
柴油機油消費小幅下滑。新能源替代及高速公路限行政策疊加,柴油車銷量203萬輛,同比下降0.7%,2017~2022年柴油車年均行駛里程下降0.4%,柴油機油消費量下滑5.6%,2022年消費量降至132萬噸。
交通用油消費量繼續處于緩慢下滑階段。2022年交通用潤滑油342萬噸,比上年下降4.3%。交通運輸工具的電動化趨勢影響汽柴油機具的擴張,加上潤滑油品質提升帶來換油周期延長,從2018年開始交通運輸用油緩慢下行,僅2021年出現消費小幅推高,2022年繼續進入平穩下行通道。2022年摩托車用、船用和鐵路用潤滑油消費量比上年分別下降7.9%、0.8%和2.7%。
經濟增長意外減速導致工業用油7年來首次下降
工業用油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出現下滑。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降幅超預期,且明顯低于2020年和2021年的增速,工業增加值比2021年下降6個百分點,至3.6%,僅略高于2020年。工業用潤滑油受到沖擊,預計2022年消費量263萬噸,比上年下降3%,是2015年以來首次下降。
工程機械行業影響首當其沖。從下游行業來看,工程機械行業用潤滑油占比最大,也是2022年潤滑油用量下降最多的行業,消費量103萬噸,比上年下降4.5%。2022年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不及預期,工程機械需求較弱,主機廠設備開機小時數較少;挖掘機也從2017年開始景氣周期下行,銷量降幅達到25%。
困局二 利潤下跌
成本不斷上漲推動潤滑油價格不斷上調。2022年我國基礎油價格呈現震蕩上行走勢,價格由1月份的7114元/噸,最高漲至11月的9970元/噸,漲幅40%。在基礎油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不斷攀升等各種成本上漲的推動下,潤滑油生產企業多次發出漲價函。潤滑油市場價格從2022年2月開始不斷推漲,特別是工業油價格跟隨基礎油價格相關性比較強,部分品牌上半年發漲價函在4~5次,累計漲幅30%~50%,各品牌平均推漲幅度在20%~30%。2023年開始基礎油價格隨著油價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處在9000元/噸的高位水平,潤滑油價格難以回落。
國內潤滑油行業整體呈現利潤收窄態勢。從原料生產企業、潤滑油生產廠家、潤滑油分裝企業等各環節來看,工業潤滑油用戶及車用潤滑油用戶難以完全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整個潤滑油市場出現了利潤空間下調的趨勢。2022年國內基礎油裝置利潤在140元/噸左右,與2021年相比下跌70%,利潤下降明顯。同時,后疫情時期,物流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壓力有增無減,專項整治超載超限運輸車輛及針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專門規定,進一步加劇了運力緊張和運費上揚。汽柴油漲價的結果也是將成本攤在交通運輸費用上,加劇了物流運輸成本上漲。此外,我國宣布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并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政策對潤滑油產品質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破局 特色及高端基礎油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特色及高端基礎油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預測2023年基礎油產能總體保持不變,產量將有10萬噸的增長,達到430萬噸,主要來自Ⅱ類和Ⅲ類及以上基礎油產量增長。
在不變中尋找變量,需要更加注重特色基礎油的生產和使用。從潤滑油的發展對基礎油的需求看,新能源車的大力推進和排放與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車用油正面臨質量升級與低黏度化的壓力,低黏度化更多要求使用Ⅲ4/Ⅲ+4基礎油;工業機械和機器具有精細化和電動化趨勢,高品質齒輪油、船用油、潤滑脂等仍然需要使用Ⅰ類重質基礎油,如750SN、900SN、BS等,特別是高黏度BS基礎油等。
潤滑油產品向高品質、定制化、低碳化方向發展
潤滑油行業面臨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兩條路徑,需要滿足隨時轉換產品線、調和出“高品質”潤滑油,以及客戶“定制化”潤滑油產品需求;滿足低碳排放,減少浪費,降本增效需求;滿足適應自動化水平高的現代化高效率生產裝置;滿足新興產業中,高端汽車及智能精密設備對潤滑油品質多元化需求等。
中國石化堅持推進“三新”戰略落地,加快新型高端潤滑油脂技術、材料在新興領域的突破應用,加快推進自主技術成果轉化,帶動產業鏈發展不斷提質、升級。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長城潤滑油也推出了一系列產品,配套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氫能等行業。基于動力電池精密溫控、安全新需求,推出的電動汽車恒溫液、新能源車輛專用制動液及其他新能源汽車用油液技術和產品,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安全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新能源車快速發展推動發動機油向低黏度化方向發展
高端轎車發動機油低黏度化。隨著排放與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轎車用油正面臨質量升級與低黏度化的壓力。豐田、奔馳、福特等10多家汽車公司均邀請潤滑油公司同步開發新一代0W20、0W16、0W8等發動機油,此類產品均需要使用Ⅲ+4基礎油(黏度指數大于130)。生產Ⅲ+4基礎油對原料要求較為苛刻,從國外公司的情況看,需要使用高含蠟的石蠟基原油才能生產(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SK印尼合資工廠等)。
新能源車發展推動專用潤滑油的研究和使用。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40萬輛,比上年增長34%,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從2022年的28%提高至34%。新能源汽車變速箱油將成為汽車潤滑油市場增量非常重要的份額,需求量約為1.6萬噸,占變速箱油總量的15%左右。
工業用潤滑油向長壽命方向發展
中國液壓油向長壽命高環保方向發展。液壓油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工程機械、冶金、注塑機械、機床、石化、汽車制造、農機、航空航天等行業。隨著液壓設備的發展及市場對于環保、安全等要求的提升,市場對于長壽命液壓油、超高壓抗磨液壓油、超低溫液壓油、節能液壓油、環境友好液壓油和食品級液壓油的需求逐漸增加。
齒輪油向耐壓性和長壽命方向發展。隨著工業齒輪傳動向著體積小、重量輕、高速重載和大功率的方向發展,作為齒輪設計重要零部件的工業齒輪油要求具有更寬的使用溫度、更優異的極壓抗磨性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潤滑油產品渠道拓展仍有很大空間
汽車保養業務的線上化率有待提升。2022年國產品牌出現高端替代低端,國產替代進口的趨勢,預計國產品牌份額將繼續提高。一線城市的保養業務線上化率達19%,二、三線城市在15%左右,四、五線城市相對較低,高端潤滑油產品的渠道拓展仍存在很大空間。消費者群體年輕化,90后及更年輕的車主占比從2019年的13.9%提升至2021年的18.7%,增長了4.8個百分點,隨著民族文化的繁榮,以年輕群體為主的消費人群,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依賴度和忠誠度會越來越高。
出口也將成為國內產品銷售的發展方向。2017~2022年,我國潤滑油產品出口量持續增長,從11萬噸提高到17萬噸,基礎油出口從4萬噸提高到15萬噸。隨著國產油品質量的提升和品種結構的完善,高端國貨不僅在國內具備競爭力,在沖擊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也充滿后勁,將成為未來潤滑油相關產品銷售的新路徑。
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搶抓海外市場經濟恢復機遇期,堅定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實現了海外潤滑油經營規模的持續快速擴大。
知識鏈接
基礎油分類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汽車、機械設備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或半固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輔助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和而成,其中基礎油占比70%~99%。
根據API(美國石油學會)的分類標準,按照黏度指數(黏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基礎油可分成五類,性能逐級優化。
石油公司發展潤滑油業務的必要性
19世紀中葉,隨著以煤作燃料的蒸汽動力機械的發展,對潤滑油的需求增加,特別是在19世紀末內燃機大范圍應用后,天然潤滑油的供應已無法滿足總量需求。正好這一時期石油得到開發應用,在生產汽油燃料的同時,開始煉制石油基的礦物潤滑油。
煉油廠通過傳統的基礎油生產工藝,輔以各種功能添加劑,所生產的潤滑油產品可滿足當時絕大多數情況下機具的潤滑要求。后來煉油業又開發應用了加氫基礎油生產工藝,可以生產API II、III類基礎油,順應了汽車行業節能、環保趨勢。
現代工業運行需求的各種潤滑油產品,都離不開煉油工業,從這個角度看,煉油業就是現代工業的供血中心。反之,在很長時期內潤滑油也帶給煉油廠豐厚的效益回報。
潤滑油是一種公認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對基礎油和潤滑油成品均是如此。生產基礎油的利潤回報長期高于燃油,雪佛龍等公司對基礎油與燃油的市場價格做過長期跟蹤,認為基礎油的邊際效益在絕大多數時間內明顯高于生產汽油和柴油。
潤滑油大部分產品的利潤豐厚,特別是產量小、技術含量高的小品種。不銹鋼加工用油曾高達37.5萬元/噸,一種進口的特殊傳感器油可達100萬元/噸,心臟起搏器磁流體密封油可達到100元/克。即使是大宗的發動機油,其毛利也高于汽柴油。
在石油公司的油品類產品中,潤滑油的市場價格波動要小于燃料油品種,是企業經濟的一個穩定器。作為高技術含量產品,也是煉油行業生產的唯一可以與普通商品一樣在超市銷售的產品,潤滑油還會給石油公司帶來顯著的品牌效應。
潤滑油的重要性
潤滑油脂是一類重要的石油制品,產量雖然僅占原油加工量的2%,但因使用條件千差萬別,品種多達數百種且質量性能要求嚴格、加工工藝較為復雜。據調查,人類活動所需的一次性能源約1/3由摩擦消耗,80%裝備因磨損失效,摩擦和磨損造成損失通常占一個國家GDP的2%~7%。若以5%計算,2022年我國GDP為121.02萬億元,摩擦和磨損造成損失就能達到6.05萬億元。潤滑油脂可以極大減少摩擦磨損,助力節能降耗,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