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大連,美麗的東北海濱城市,以2050萬噸/年的規模成為我國重要的煉油基地。從去年7月至今,短短13個月內,這個煉油基地接連發生了4次爆炸起火事故,震驚了全社會。更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其中有兩起事故是發生在同一裝置上,有兩起事故是發生在相隔1年的同一天。為何會在同一塊石頭上摔幾次跟頭,而且摔得如此之慘,如此之相似?是純屬偶然,還是暴露出中國煉油產業深層次的問題?除了事故本身還有許多疑點至今無法解釋外,事故之后的各方反應也值得人們深思。許多業內人士憑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不同場合提出了各自的分析。這些分析盡管并不是最終結論,但對于與煉油產業密切相關的化工產業來說,既是提醒,也是警示。
事故1 “7·16”爆炸泄漏事故
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油罐區發生爆炸,1500噸原油流入海洋。圖為當地漁民在清理石油。 (CFP 供圖)
時間:2010年7月16日18時20分
事件:大連新港油罐區一條輸油管道爆裂引發爆炸,并引燃103號油罐。
現場:油管爆炸后,隨著原油泄漏流淌,火舌以極快速度蔓延擴大,火勢曾一度直逼旁邊存儲易燃易爆、劇毒的二甲苯罐區。在被燒的10萬立方米油罐周圍,還有20多個同樣級別的儲油罐,中間相距不超過10米。大火燃燒了15小時,15個小時內,現場發生了至少6次爆炸,使火情反復出現,火勢最高達七八層樓高。
救援:這次撲救過程中,大連市消防部門打完了所有存儲的消防泡沫,又從天津、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緊急調運400多噸泡沫到達現場。最終,遼寧省14個市和4個企業消防隊的338輛消防車,以及2000多名消防官兵經15個小時撲救將大火撲滅。4艘海事執法船在現場監控油污情況、布設圍油欄;交通運輸部救撈局的專業救助船、大連港14艘消防拖輪和1艘消防艇在起火海域鋪設圍油欄、噴灑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勢和原油污染。交通運輸部還協調河北、天津、山東海事局調集圍油欄、消油劑、吸油氈等清污設備火速支援大連。
損失估計:事后官方數據顯示,至少1500噸原油流入海洋。中國海監船7月19日監視結果顯示,受污染海域約430平方千米,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約為12平方千米,一般污染海域約為52平方千米。此次事故還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難,給當地的漁業、養殖業和旅游業帶來巨大影響。大連市旅游局的王處長曾表示,旅游業整體損失超過10億元也不為過。至于清污費,保守估計也有10億元之巨,漁業以及環境長久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在大連召開的一次溢油應急會議上坦言,“7·16”事故對大連海洋生態的影響將是“長期的、不可低估”。
此外,25歲的消防戰士張良進入海里清理浮艇泵時,不幸被巨浪吞沒犧牲。
原因:2010年7月23日,國家安監總局發布通報,通報確認的事故責任包括:事故單位對加入的原油脫硫劑的安全可靠性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原油脫硫劑的加入方法沒有正規設計,沒有制定安全作業規程;原油接卸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事故單位對承包商現場作業疏于管理,現場監護不力。
中石油在2010年8月的中石油安全環保工作會議上宣布,負責加注脫硫劑的公司現場操作不規范是此次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但直到現在,一直未見官方調查結果。
處理結果:“7·16”事故發生后,中石油在大連石化分公司召開了搶險救援表彰大會。在表彰會上,有9個單位和197人分別被授予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分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這次事故給大連污染海域造成的生態危害,可能持續10年左右。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幸免。
大連市長李萬才:如果火勢蔓延,危及大連的不僅是原油油罐,因為緊鄰大連港南海罐區的是液體碼頭罐區,一旦液體碼頭失火,僅劇毒就有可能導致上百萬人死于非命,大連及其周邊的渤海灣區域將遭遇巨大災難。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延偉:事發當日,利比亞籍油輪“宇宙寶石”號開始向國際儲運公司罐區卸油。由于“宇宙寶石”號油輪運送的是來自委內瑞拉的30萬噸超重油,屬高含硫原油,含硫量達4%。因該品種原油硫、酸含量及黏度相對較高,卸載原油時需要大量添加脫硫劑。隨后,卸油停止。但顯然,注入含有強氧化劑的脫硫劑的作業仍在繼續。當日18時8分,靠近注入脫硫劑注入部位的輸油管道爆炸。原油脫硫劑是一種強氧化劑,非常不穩定。一旦出現條件的變化,非常容易爆炸。如果已經停止了輸油,而進一步添加脫硫劑,脫硫劑已經不能進行反應,致使管道中脫硫劑的濃度不斷加大,條件便產生了質變,從而引發爆炸。
事故2“10·24”油罐起火事故
2010年10月24日,大連新港區103號罐再次發生火情。圖為消防隊員正在救援。 (新華社 供圖)
時間:2010年10月24日16時10分
事件:大連新港油罐區103號油罐再次起火。
現場:事故現場煙霧迷漫,氣味嗆人。當地的很多居民紛紛離家而逃。
救援:事故發生后,大連市出動370余名消防官兵、70余輛消防車實施救援滅火。經近9個小時的奮力撲救,大火于次日凌晨被撲滅。
損失估計:當天夜里,負責103罐體拆除工作的中石油遼河油田建設集團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中石油遼河油田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李明輝表示,這次的火災不會對海上造成任何一點點的影響。
原因:中石油遼河油田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李明輝在發布會上表示,經初步調查,起火原因是該集團施工人員對103號罐體拆除作業時,不慎引燃罐體內殘留原油發生燃燒。
處理結果:未見公布。
相關分析:
現場知情者:起火的是7月16日發生爆炸的103號油罐,事發前103號罐正在被拆解,可能是在清理罐底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不慎點燃了罐里的剩油發生火災。
中石油遼河油田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李明輝:起火可能是高凝固點的一些原油的殘渣。在拆除的過程中,可能就是有些火花、或者是什么其他一些,就造成再次復燃著火。因為拆除的裝置直徑達80米,所以肯定要用明火作業。拆除是高風險的,我們也花1個多月時間做了預案,包括一步一步地去審查它,怎么去拆它,特別是這個浮倉,整個浮倉的計劃我們計劃了3周。但是還是發生了事故,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國內某石油專家:中石油一年內,在大連同一地方連發兩起火災事故,說明該公司在安全生產管理上,存在諸多隱患。一個消防重地重復發生火災發人深省,消防安全之弦應該真正繃緊,不容須臾松懈。
事故3 “7·16”裝置起火事故
2011年7月16日,大連石化蒸餾裝置泄漏起火。(新華社 供圖)
時間:2011年7月16日14時25分
事件:大連石化廠區內剛剛檢修了半個月的10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著火。
現場:在場的工人聽到了兩聲沉悶的閃爆。閃爆威力雖然不大,但一方面撕裂了散熱器中密封的油管,另一方面提供了引燃油品的火星。油管中的油源源不斷向下傾瀉,火勢迅速從上向下蔓延,搭建整體建筑的鋼筋和鋼板在高溫下沒挺多久就發生倒塌。
救援:火情發生后,30多輛消防車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進行滅火作業。數十輛從甘井子區園林處調集的送水車停在路邊,實施緊急支援。大火燃燒了5個多小時之后被全部撲滅。
損失估計:火災致使該廠1000萬噸煉油裝置停產。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此前的同類事故處理一直保持沉默相比,此次大火撲滅后,中石油在第一時間對外表態,“監測表明,未對周邊海域和大氣環境造成污染,未發生次生事故”。環保部門也監測表明,事故對周邊海域和大氣環境未造成污染。
此外,火災發生的次日,大連石化員工張崢在清理火災現場時從高處跌落身亡。
原因:2011年7月18日,大連市安監局副局長孫本強表示,大連石化常減壓蒸餾裝置換熱器發生泄漏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處理結果:未見公布。
相關分析:
中石油內部人士:常減壓蒸餾裝置換熱器發生泄漏只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或許并不在此,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的調查。大連石化此次發生火災的常減壓蒸餾裝置是原油煉制的第一道工序,原油在蒸餾塔里按蒸發能力分成沸點范圍不同的油品,這些油有的經調和、加添加劑后以產品形式出廠,絕大部分是下游加工裝置的原料。因此,常減壓蒸餾又被稱為原油的一次加工。大連石化一個日加工能力200800桶的原油蒸餾裝置因停產檢修關閉至6月底,每日20萬桶煉油裝置結束檢修,剛剛于7月初重啟,不到20天就發生了火災。
大連市安監局參與調查人員:引發火災的是裝置3層的換熱器的法蘭可能漏油了,在兩次不大的閃爆后就著了。導致火災的原因不外乎3方面,檢修問題、操作問題和設備問題。前兩者很可能被排除。首先,檢修之后要有驗收環節,既然已經恢復生產了,說明檢修沒有問題;其次,操作方面未發現違規,而且操作部門此前已經按照流程操作了3年,上崗的也都是老員工。按照這一邏輯,設備問題可能將被列為主要原因。但事故現場已經很難拿到確鑿的證據——高溫之下,換熱器等設備基本上已經燒化了。
國家安監總局相關人士:我們已將一年前的“7·16”事故調查報告上報。這次調查一旦出爐,招致的將是連鎖反應。且不說誰是責任方,你想,今年剛發生的事故報告都出來了,去年已經發生一年的報告為什么不公布?接二連三地出事,起碼暴露出管理存在問題。
事故4“8·29”儲罐起火事故
2011年8月29日,大連石化火災后的現場航拍圖,燒過的柴油罐表面漆黑。(CFP 供圖)
時間:2011年8月29日10時6分
事件:大連石化875號柴油儲罐起火。
現場:該油罐裝有800多噸柴油,足足燃燒了3個多小時,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爆炸發生后,引發大火并伴有濃濃的黑煙。有目擊者稱,在大連港內就能看到濃煙,并能聞到刺鼻的氣味。還有目擊者稱火苗躥起30多米高。
救援:大連市隨即啟動應急預案。遠在北京的公安部緊急調集65輛消防車、組織296名消防官兵全力救援。消防官兵一邊撲救起火油罐,一邊對附近另外3個油罐進行監護,并從中抽走儲存的柴油。大火在3個多小時之后被撲滅。交警還對沿路實行了交通管制。
損失估計:大火被撲滅后,大連市有關方面緊急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應急三級防控”等環保措施,撲滅大火所用的消防水全部排入應急池中,未流入大海。根據環保監測,事故現場附近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過國家相關環保標準。
原因:截至目前,未見公布。
處理結果:8月30日下午,大連石化公司召開干部大會,中石油總經理蔣潔敏宣布集團公司決定,免去蔣凡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職務,調大慶煉化公司總經理冷勝軍任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成立集團公司事故調查組,在國家安監總局指導下,配合大連市事故調查組,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做更深層次的事故分析,盡快查清事故原因,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完善防范措施。
相關分析:
事故現場知情者:火災起因可能是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發生靜電引發起火爆炸。由于著火的柴油罐處于公司油品罐區內,周邊遍布存儲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航空煤油的罐體,一旦火勢蔓延,后果不堪設想。好在撲救非常及時,沒有蔓延。起火油罐內儲存柴油約800噸,事故罐區內還有另外3臺油罐存有柴油,在撲救起火油罐的同時進行消防監護和撤油作業。事故產生的污水已回收至事故緩沖池,沒有流入海中。
大連石化公司內部一名技術人員:性質差不多的事故,咋會如此密集發生?我們都不是很理解,就更難怪公眾感到震驚了!偶爾發生一次或許還算意外,如此密集發生,顯然有深刻的原因需要檢討和反思。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兩起事故間隔很短,事故頻率相對較高,特別是在同類性質、同一地區、同一企業中發生,這說明大連石化的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石化行業是高風險行業,也是事故多發行業。除領導外,事故頻發也與企業安全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水平有關。在石化企業求快、求大的過程中,生產能力、規模上去了,安全管理能力是否跟上去呢?要從系統上進行全面的安全建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才能解決高風險企業系統的脆弱性,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的缺陷。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中石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個地方發生事故,需要問責。煉油企業發生事故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不應該這樣頻繁。一年發生4次火災,不是偶然事件。說明這個地方有問題,潛在的危險很多。
今年7月20日,中石油2011年安全環保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林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