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重大新聞透視(七)
各地近年來加大了對減排的監管力度。圖為廣東省茂名市環保部門正在取締一家污染物排放超標的小煉油廠。 (涂明 攝)
2011年,我國化工減排體系的建設加速。多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在這一年發布,多項針對化工減排的監管措施也在這一年實施,這為行業減排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去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減排標準很多。比如首次發布的《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硝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鉻鹽、鈦白粉、涂料、黃磷、碳酸鋇5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還有《“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
這些標準和方案,一方面為構建我國化工減排體系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對行業減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這必將推動行業減排工作的有序開展。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擔心:有了減排體系和標準之后,能否落實?如何落實?怎么才能做到監管到位?化工減排監管體系又怎樣才能擁有足夠的獨立性?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
出臺標準:行業減排體系建設獲進展
2011年的化工減排體系建設,可謂獲得了重大進展。多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在這一年發布,多項針對化工減排的監管措施也在這一年實施,這為行業減排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我國發布了多項針對化工行業的減排標準,目前環保部已制定和發布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有十幾項。其中,硝酸、硫酸以及磷肥的排放標準均已經正式發布。而待制定的農藥標準等,預計將于2012年發布。
2011年1月12日,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對外發布《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硝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兩項國家標準均是首次發布,分別針對硫酸和硝酸工業企業的廢水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提出了具體要求。
同年8月,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制定完成了鉻鹽、鈦白粉、涂料、黃磷、碳酸鋇5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該《方案》規定,清潔生產技術是國家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優先支持領域,地方工業主管部門要將其列為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財政引導資金支持的重點。中央企業要積極支持所屬企業應用推廣方案中的清潔生產技術,對相關示范推廣項目優先列入央企項目實施計劃并提供資金支持。
2011年9月2日,為了減少危險廢物的污染排放,環保部召開全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視頻會議。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在會上要求,2011年12月底前,各省廳(局)要在網上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企業名單及處置信息;危險廢物企業要發布危險廢物年度報告,公布處置情況。
2011年9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該《方案》將石化、化工行業列為國家推進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根據該《方案》要求,在循環經濟領域,將編制全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編制清潔生產推行規劃,制(修)訂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發布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行方案;明確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具體目標,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冶煉和化工廢渣的綜合利用,廢棄物要實現就地消化,減少轉移。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以上。加快重點用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到2015年,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2011年9月15日,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視頻工作會議召開。自此,化學品環境管理檢查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對化工企業的減排工作提出新要求。張力軍表示,這次檢查的對象是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集中區域,包括所有持有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重點檢查江河湖泊沿岸、沿海地區、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域。他還透露,環保部從2011年9月15日起,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停止受理在工業園區外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的各類申請。此外,環保部將建立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到2013年年底前各地應完成危險化學品環境登記管理工作,對不按照規定履行登記義務的企業,除依法給予處罰之外,還將在環評審批、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和安排環保專項資金上受到制約。
2011年12月20日,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在京召開。會議期間,環保部與各地政府及中石油、中石化等部分央企正式簽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明確將完成5561個工程減排項目。僅從目標責任書所列項目看,“十二五”期間,全國將至少新建118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總能力4570萬噸。
“‘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我國在化工減排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化工減排體系正在逐漸完善,成為規范、控制污染源排放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技術依據。”青島科技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楊波教授告訴記者。
據楊波介紹,硫酸和硝酸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之后,這兩個行業中已有企業要求她去講解和宣貫標準。為了應對標準的出臺,實現達標排放,目前兩個行業已經緊鑼密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涉及從原料到整個生產工藝再到末端治理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排放標準的制定已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去年,我國減排監管體系建設的速度加快。圖為2011年9月1日召開的全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視頻會議現場。 (姜環 攝)
實現目標:要嚴管更要加強示范引導
業內人士認為,要實現未來污染物減排目標,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楊波教授認為,要完成好污染物減排指標,首先就要完善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環境法律和制度,同時提高其法律地位;其次,在監管上,應完善政府的執法效率,如可以考慮建設督察中心,分幾個區域建設,獨立于其他部門,可以起到較好的監督作用;最后,要加強企業自身減排執法制度的建設,健全公眾參與制度。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環保處副處長莊相寧也提出了幾方面的建議。一是將減排納入化工行業準入政策體系,提高準入門檻,嚴格限制高毒、高殘留、污染排放量大的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限制相關企業跨地區的梯度污染轉移。制定化工園區環境準入條件,控制化工園區低水平建設,減少污染排放。二是加大有毒、有害化學品淘汰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高風險有害化學品及落后工藝,合理控制總量規模,嚴格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化工產業發展綠色化學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三是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減少有毒污染物排放。鼓勵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及現有最佳技術和工藝,有效控制有毒污染物排放。選擇重點行業、地區和企業,實施重點環節管理化學品示范工程。
莊相寧同時呼吁,在減排體系的建設方面,國家應該加大政策上的投入。比如對于污染減排問題,不要只想著通過監察、督察、考察、核查等手段要求企業去做。其實,國家應該采取行政手段和政策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出臺一些政策來引導企業的行為。比如減排搞得好的企業,就可以享受優惠政策,盡量做到獎優懲劣,這樣做企業才會有積極性。“比如,我們最近還在討論磷石膏的問題。這次磷石膏利用又沒有被列入發改委、國稅總局、財政部的目錄,未能享受到增值稅優惠。這對磷石膏的利用將有較大的影響。企業享受不到政策優惠,肯定就沒有積極性,磷石膏的堆放問題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所以,有些政策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應該進一步完善。”莊相寧如是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朱守先博士則表示,有關部門應該開展化學工業的產品生態設計和生命周期評價,鼓勵采用清潔的原料、先進適用的清潔工藝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的煤化工、鹽化工以及石油化工等工藝技術,從源頭上減少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業內人士指出,產業結構調整將成為后續節能減排的重要突破口。雖然通過行政手段有步驟、有計劃推動節能減排的方法在我國仍將長期發揮作用,但是產業結構調整如果沒有突破,后續節能減排將會越來越難。所以,今后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依法強制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和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設備與產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特別是要加大氯堿、純堿、電石、黃磷、染料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的力度。還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推動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和產品檔次,努力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排放強度。
落實任務:監管到位還須完善機制
雖然去年我國化工減排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有了減排體系和標準之后,能否落實卻成了一個問題。在2011年種種企業排放不達標的事例表明,目前我國減排體系面臨的問題依舊頗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監管不到位、政策落實不到位。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認為,現行減排規定在規范政府環境行為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缺乏約束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減排體系中缺乏調整和約束政府行為的法律法規。他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錯誤政績觀指導下,大搞地方保護主義,成為違法行為的保護傘和擋箭牌。許多地方污染排放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根本解決,看似責任在企業,實際根源在政府。“政府不履行環境責任以及履行環境責任不到位,已成為制約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嚴重阻礙。”潘岳說。
楊波教授也指出,就減排監管體系而言,從國家層面傳達到下級還存在一些問題?,F有標準體系雖然在不斷完善,但沒落實好。比如從監管上看,國家要求比較嚴格,但地方落實的并不好。這就體現為監管不到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有的小城市要發展經濟,在招商引資方面有指標,就把相對來說污染較重的企業引進來了。結果經濟是發展起來了,但GDP與環境發生了矛盾,這時污染排放問題就會比較突出。“我曾接觸過一個處在邊遠山區的小企業,其生產過程中會有重金屬排放,但他們直接就排到河里了。我在跟他們聊到重金屬治理問題時,他們表示根本就沒人管。這種情況在福建等地比較突出。”楊波說。
“我認為,現在討論減排監管是很有必要的,實際上現在監管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的企業嚴一些,如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有的企業就松一些,比如說一些小企業。我經常跑企業,發現部分小企業很難將減排監管落實到很嚴的層面?,F在國家層面的減排標準出來了,應該說是有了依據,但不落實就等于空中樓閣。”楊波告訴記者。
楊波還表示,對于化工行業而言,《硫酸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標準的出臺,從廣義來說都屬于法規。有了減排依據之后,接下來就是監管了。但化工行業有一個問題,就是各行業都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行業進行減排監管的力度還很有限。所以,要使監管更有效,應該從各行業協會獨立出一個機構來做好監管。
此外,楊波認為減排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減排法律體系的體制、機制與基本法銜接得不好,有脫節的現象;二是現有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標準雖然在制定過程中逐步完善,但其法律地位仍然比較低;三是執法機構設置重復和職能互相交叉的現象比較多,而減排立法不夠完善,行動、處罰比較緩慢,罰款額也比較少,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國內公眾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參與程度不夠高,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公眾參與程度無法相比。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有關人士也表示,目前我國化工減排體系建設確實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不足。
首先,減排標準的制定和發布都比較慢,到現在為止還有一些行業的排放標準沒有發布,應該加快速度。其次,目前排放準入門檻比較低,導致有些企業的項目是想上就上,而且上得比較快。再次,有一些行業的準入要求已不太適應現在的情況了,應該及時修訂。
另外,現在國家要求所有化工項目都要進園區,因為園區是行業今后的發展趨勢。但園區的減排問題也比較突出,很多媒體也都曝光過。有的園區存在布局不合理、項目準入門檻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一系列問題,存在較大環境風險。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有的園區連基本的污染治理設施也沒有。這些問題都凸顯出減排監管的缺失。
減排落實到位,需要化工企業的自律。目前國內有些企業已經有所行動。圖為延安石油化工廠為減少煉油過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投資建設的硫黃回收生產線。(本報記者 張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