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塑料袋生產企業停產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啟示一、我們的企業需提高環保意識。企業環保意識的體現并不全在于企業生產的排污達標、符合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等,還需要讓自己的產品有超前的環保性能。有關白色污染早已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環保問題,而且已有部分國家通過立法的方式限制塑料袋。這些信號無疑早早地警示了我們的塑料袋生產企業——我國的“限塑令”是遲早的事情。可遺憾的是,像全國最大塑料袋生產企業也沒有這種環保理念,仍然讓自己90%的產品是非環保塑料袋。不重視環保的企業,最終被擠出競爭行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國的其他企業當引以為戒。
啟示二、我們的企業強化憂患意識。《論語》中教人處世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企業何嘗不是如此?如今,我國有許多企業提出要將自己的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店,那種想法甚好。我想,要讓企業之樹常青必須有憂患意識,特別是大型企業,要明白今天的繁榮就是明天生存的隱患。若是全國最大塑料袋生產在做大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許他們早就研發出了新型的環保型塑料袋,到如今我國限塑令的出臺,估計其就不會是讓搞企業整體轉讓了而是已搶占了市場先機,大賺特賺一筆。2萬多人下崗,罪責就企業的領導者的缺乏憂患意識而造成的短視與盲目。
啟示三、我們的企業需提高競爭意識。企業倒掉而抱怨“當地諸多家庭作坊式企業也對其造成了沖擊”,那是毫無道理的。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記得有一個企業家說過,“在市場中,大象是踩不死螞蟻的。”如果過分地擔心競爭對自己的沖擊,那只能說明這個企業缺乏競爭力,有壟斷思維。要知道,過多地強調市場壟斷獲利的企業在壟斷的盡頭就是企業倒掉。
啟示四、我們的企業切不可過于依賴廉價的人力資源。我國廉價的人力資源讓我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帶去了廉價的商品。有時,我們的企業過分地強調這個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可要知道,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民工荒等現象的出現和新勞動法的實施,已給了我們警示,人力資源不能單看廉價,而需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這應是我國大部分企業所應該重新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