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為了拯救美國的危機,由小布什政府提出的減稅政策在2012年年底到期了。盡管預期啟動的“自動減赤機制”在2013年1月1日最后一刻由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達成了妥協議案,踩了一腳剎車,可全面減支計劃推遲兩個月后仍將實施。
“自動減赤機制”的啟動將迎來個人收入所得稅等稅率上升和政府開支減少的局面,兩者疊加將有6770億美元。所以,它的實施被稱是“財政懸崖”。這一疊加預計占到美國2013年GDP的4.4%。這意味著制約美國經濟復蘇的主要矛盾已由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私人部門的去杠桿化轉向政府部門的去杠桿化。
從歷史上看,面對危機,幾乎很少有政府不是靠用發債的方式去拯救本國的經濟的。美國也是如此。在1950年至2012年的63年中,幾乎90%以上的年份都出現了財政赤字,發債成為美國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控制財政風險,又能簡化發債手續和避免國會因每次發新債時的爭吵,1939年美國國會立法通過了國債上限法案,這個上限被稱為“債務頂板”。時至今日,“債務頂板”已經被83次合法地提高了,平均每9個月就要提高一次,而且,已將規模擴大達到了16.39萬億美元。不過,這一額度在2013年2月底又將用盡,再次撞到“債務頂板”。
美國政府一腳剎車,拖延了沖下“財政懸崖”那一時刻的到來,而剎車的慣性卻將“山姆大叔”彈向了“債務頂板”。
在一季度末即將到來的疊加中,一方面,會因個人收入所得稅等稅率上升而降低美國的消費與私人投資,進而有可能降低美國經濟增長原動力。另一方面,僅3月,美國財政部就有1740億美元的賬單不能支付。所以,在新的創新科技產業商業化之前,隨后每個月一二千億美元的債務缺口決定著美國必須繼續撬開“債務頂板”,以維持美政府能開門辦公。這樣,美國就將繼續瘋狂地印鈔,向全球注入流動性。
由于美國這種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負責任地踩油門,已加速改變了全球價格體系,擾亂了商品間已有的價值關系。特別是在2012年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推出和扭轉操作繼續實施后,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各類商品價格間再平衡的難度,也將包括石油在內的全球實體企業置于美財政危機的風險敞口中。
從2012年9月QE3推出至今,全球基礎資產市場的價格全線上漲。OECD國家的股指上漲幾乎都大于4.5%,美元匯率指數升1.5%,使兼并收購的成本增加;而在商品市場上,大多數商品價格的上漲已使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大幅飆升。全球海運綜合運價指數上漲了17.8%,成品油和原油運價指數分別上漲了16.9%和5.4%,鋼鐵價格指數上漲了9.7%,而同期WTI油價卻下跌了3.6%,布倫特油價下降了5.3%。
美國能源信息署2012年12月5日發布的《2013年年度能源展望報告》將布倫特現貨原油價格作為了預期主體。隨后,美國相關交易所和金融財團加緊了對石油金融市場的交易杠桿進行調整和跨市套利投機的布局,并對布倫特油價擺動幅度施加控制。
為此,在美國政府繼續像“踩油門”一般往全球市場供給貨幣,各類生產要素全面上漲和基準油價、成品油銷售價格等被操控的情況下,必會進一步惡化石油企業的經營環境,使市場風險迅速增加。因此,參與并通過跨市套利等策略去進行經營性避險操作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作者系中國石油基金論壇研究員)
編后:美“財政懸崖”與中國有什么關系
美國債務問題,其實就是“美元問題”。但美國“財政懸崖”拖累的不僅是美國經濟。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擁有美元這一世界貨幣,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財政懸崖”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顯著影響。正如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若美國“財政懸崖”不能很好管控,可能會拖累中國經濟的增長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